作者:伍想德铭创配资
7月30日晚,我应邵阳战友之家艺术团的邀请,来到华盛堂购物中心,观看他们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演出的节目。活动由大祥区文化馆指导,佳惠华盛堂购物中心主办,邵阳战友之家艺术团承办,红旗路街道退役军人事协站协办。艺术团的团长陈喜民是1984年参加北京天安门大阅兵的老兵;副团长兼指导老师汤新民,是一位口琴演奏家;男女团员是退伍兵和军嫂;我也是退伍兵,见了他们格外亲。他们演出17个节目,个个都是兵演兵。
首先是军鼓队气势磅礴的序曲《军鼓表演》,激昂的鼓点点燃了现场的气氛。接着方阵队整齐划一的阵容,展现出军人的英姿。舞蹈队带来的《当那一天来临》,表现了军人的使命和担当。匡飞、张细容男女声二重唱《我爱你中国》,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。赵亚兰、谢向阳演唱《花木兰》选段《谁说女子不如男》,表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。舞蹈队表演《绿色军衣》,表现出军人对军装的深厚情感。银凯的男声独唱《再见了,大别山》,饱含军民鱼水情深。张子阳、陈燕平朗诵《丰碑》,声情并茂引人深思。周冬冬的女声独唱《告别军营》,唱出了军人离开军营时的不舍与眷恋。歌咏队女声小组唱《军中绿花》。旋律优美,反映了军人对绿色军装的热爱。张子阳演唱,舞蹈队伴舞的《吉祥》,充满喜庆。小戏小品队表演的情景音乐剧《永远是朋友》,传递了战友深厚情谊。蒋雪峰的魔术表演《三变饮料汁》,令人啧啧称奇。舞蹈队的舞蹈《永远十八岁》展现了青春活力。银凯、周冬冬男女对唱《天下邵阳红》,唱出了邵阳的红色底蕴和风彩。最后由团长陈喜民指挥大合唱《我是一个兵》、《战友之歌》,将气势推向高潮。演出在《难忘今宵》的旋律中圆满落幕,观众们都恋恋不舍地离去。
展开剩余66%我从头至尾看完了这些兵演兵的节目,也是我1988年离开军营回到邵阳的第一次。我都喜欢这些节目,个个都是精品,有三个节目我感触最深:
第一,《当那一天来临》。有一段歌词:“准备好了吗
士兵兄弟们
当那一天真的来临
也许来不及告别亲人
为了祖国我要勇敢前进。”
中国古代军队面对《当那一天来临》,就如唐代诗人杜甫的《兵车行》:“车辚辚,马萧萧,行人弓箭各在腰。耶娘妻子走相送,尘埃不见咸阳桥” ……
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《当那一天来临》时,“雄赳赳。气昂昂铭创配资,跨过鸭绿江。保和平,卫祖国,就是保家乡。抗美援朝,打败美帝野心狼!”
当1962年6月台湾蒋介石叫嚣“反攻大陆”,中国共产党发表告全国人民书,号召人民参军参战,我大学毕业在中共冷水江市委工作,面对“当那一天来临”,我告别送我登上军列的未婚妻夏月娥,开赴福建前线,守卫着祖国东南海防前线27年。
第二是《告别军营》,有一段歌词:“把话藏进了心里,把泪藏进了心底
即使分手怎拉得开战友的距离
钢枪留在了这里
帽徽留在了这里
声声汽笛将开辟新的天地
忆往昔岁月峥嵘
看前程长虹万里
你的兵腔难改
我的兵味难洗
军旅生涯怎能忘记。”
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百万大裁军中,我29军和我87师被撤编,我(师政治部主任)同老师长陈永顺、主持全师政治工作的副政委程有元、组织科长闫建中、宣传科长唐金成、保卫科长苏友堂等负责做善后工作,把一批批干部战士送走把全师一草一木,一砖一瓦,一枪一弹,都看管移交好了。1987年12月,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、政治委员傅奎清、参谋长刘伦贤到江西上饶罗桥原师部接见我们,包括炮兵第三旅的领导,并合影留念。我于1988年2月8日带着妻儿子女“告别军营”,我师的老首长,炮兵三旅的干部战士代表,已转业到上饶市工作的大批干部、军嫂以及上饶市的部分领导和机关干部都到车站为我送行,当列车汽笛一声长鸣,我站在车厢连结处向大家敬了军礼,我们全家大哭了。当列车经过罗桥师部大门前时,我同全家向军营行了礼,我们告别军营都嚎啕大哭。直到英潭我261团营区,我的泪水未干,我们向营区行了告别军礼。2月11日晚8点,我们回到了邵阳火车站,下着大雪,我的父母亲人和市委宣传部领导都到车站迎接我,我大哭了,见到父母亲人高兴得哭,想到军营再也回不去了伤心的哭。
第三:《绿色军衣》歌词是:“也许是过分的爱你
我才穿上这身军衣
告别家乡的温暖
走向远方的风雨
把所有的苦和累
都让我一人担起
不许马蹄硝烟
惊扰你甜甜的
甜甜的小夜曲
我是那样深深地爱着你
爱你我才更爱这绿色的军衣。”
今晚的演员们都穿着保持完好的绿色军衣,英姿挺拔。我虽然离开军营37年,我的那绿色军衣挂在衣柜里依旧如新铭创配资,绝不让灰尘和蛀虫损伤绿色的容颜。我出的书都用穿着绿色军衣的像作封面,我的微信号用的也是绿色军衣像,我的客厅挂了37年的最后离开军营的五人合影,穿的就是那绿色的军衣。
发布于:湖南省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