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搜狐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上个月朋友聚会,朋友特意带来了一饼珍藏的“十年老寿眉”。
光是听“十年陈”三个字,满桌人都来了兴致。
拆饼时干茶褐中带金,还裹着些银毫,看起来确实像是好茶。
凑近闻闻还有淡淡的药香,看样子朋友是捡到‘’宝‘’了。
烧水、温盖碗、投茶,沸水冲下去的瞬间浓浓的茶香占据了鼻腔。
第一泡出汤,茶汤橙黄透亮。
展开剩余92%朋友给每个人分了小杯,笑着说:“尝尝,这可是岁月的味道。”
可刚刚抿了一口,就不觉皱了眉头。
舌尖先是尝到一丝陈香,紧接着涩感就席卷而来。
第一泡、第二泡、第三泡,涩味依旧半点没减......
“看样子是买到做旧茶了。”朋友无奈的挠头,热情瞬间被浇灭。
“也不一定,也可能是厂家的做工出了问题。”
后来我们几个懂茶的朋友帮他排查原因,才发现他买的是平地茶。
“这就难怪了,平地茶大多都涩。”
不少人喝到涩口老白茶,第一反应都是踩了“做旧坑”。
其实不然,白茶涩口的原因有很多。
《2》
常听资深的茶人讲,真正陈化十年的老白茶,是时光打磨的佳作。
优质老白茶经过多年的转化之后,苦涩会慢慢褪去,茶汤会更醇厚。
冲泡时陈香、药香交融,入口绵滑,咽下去还会有回甘。
而那些喝起来涩口的老白茶,香气浅薄,入口苦涩。
这样的老白茶,实在没法和“优质”沾边。
但选到“涩口”白茶,不一定就是买到了“做旧茶”。
也可能是在白茶选茶、存茶和冲泡的过程中出了问题。
《3》
选茶时源顺网,选错品种产地或选到工艺不佳的茶。
懂茶的朋友分析,若茶涩口,可能是输在‘’起跑线”上。
众所周知,大叶种茶树“囤茶多酚”的能力出众。
制成白茶时转化不到位,涩感就会冒头。
这是因为茶多酚中含有”酯型儿茶素“,这是让茶味变涩的"罪魁祸首”。
它会和口腔里的蛋白质黏在一起,让口腔粘膜变得发干发紧。
我们所尝到的涩,就是这种发紧、干燥的感觉。
还有平地茶,光照过强抑制了茶氨酸的生成。
茶氨酸本身带有鲜爽、甘甜的特质,能掩盖削弱茶多酚带来的苦涩感。
茶氨酸跟不上,苦涩物质就会堆积,喝起来自然觉得“涩”。
所以品种和产地没选对,老白茶从“根”上就带涩。
除此之外,工艺“掉链子”,老白茶也难逃涩口。
比如在萎调环节,若是没有把控好萎调时间。
“不足”会让茶叶“生涩感拉满”,“过度”又会闷出怪味。
萎调时间不够,多余的水分就不能完全散去。
水分会抑制酶促反应,阻止茶多酚被转化为更柔和的物质。
这样后续制茶时,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等苦涩物质就无法被有效中和。
萎调时间过度,叶片会长时间处于高温缺氧状态。
这会引发异常无氧呼吸,并产生酒精等异味物质。
同时滋生微生物分解茶叶成分,最终就导致茶叶出现了闷味。
干燥时温度时间不对,同样会导致多余水分残留,最终阻碍苦涩物质的转化。
这时十年陈化也救不回这股涩劲,再好的白茶也就此作废。
《4》
存茶时,没有满足避光、密封、干燥、无异味、常温的条件。
交流起存茶时,朋友们也自曝出不少的“翻车”故事。
有人把老白茶丢进潮湿的角落,不避光不密封。
结果茶叶发霉,又涩霉味又冲鼻。
光照破坏了茶氨酸等鲜爽物质,又加速了茶多酚等苦涩物质的生成。
茶叶持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氧气,为霉菌提供了良好的“繁殖环境”。
霉菌分解茶叶成分,就产生了霉味物质。
好好的老白茶,变成了“苦涩怪”。
存茶环境是“隐形考官”,不满足存储条件的白茶就会分分钟“发霉变质”。
所以存老白茶时,一定要满足避光、密封、干燥、无异味、常温的条件。
《5》
冲泡白茶时,冲泡方式有误。
喝茶时,如果冲泡失误的话,也会影响老白茶的口感。
有位茶友用沸水猛冲老白茶,投茶量大出汤时又慢。
结果白茶又苦又涩,根本无法入口。
投茶太多、出汤慢都会导致单位量的茶多酚咖啡碱等苦涩物质大幅超标。
远超茶氨酸等鲜爽物质的中和能力,涩味自然更加明显。
十年化的醇厚,就这样“毁于一旦”。
所以,再好的老白茶,冲泡不对也白搭。
《6》
当然,茶叶苦涩也有可能是买到了“做旧茶”。
聊到做旧茶,朋友们满是警惕。
不良商家为了让白茶“速成老茶”,采用“渥堆、高温烘烤”等方式做旧。
渥堆做旧靠湿热环境促微生物繁殖,加速茶叶物质转化模拟陈化。
高温烘烤做旧用超高温强制氧化碳化茶叶,靠外观和焦味伪装老茶。
这两种做法都破坏了茶多酚、氨基酸,让苦涩物质失衡。
所以喝起来涩味混着霉味,让人难以下咽。
如果不小心买到了“做旧茶”,金钱损失不说还得不到好的品茶体验。
因此,“做旧茶坑人不浅”,这也是朋友们达成的共识。
《7》
这场茶桌小风波,让大家看清了10年老白茶涩口的真相。
是选茶、存茶、冲泡的“连环坑”,也有可能是“做旧坑”。
喝茶多留些心眼,辨清这些“涩口陷阱”。
才能喝到岁月沉淀的醇厚,让老白茶的香,好好滋养味蕾。
最后还要提醒一点:别信“低价10年老白茶”!
真正的10年陈化老白茶存量少、成本高,所以也不可能低价售出。
拿不准就找专业茶人,或走正规渠道。
祝茶友们都能选到品质优良10年陈化老白茶,品味岁月带来的醇厚与独特的滋味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源顺网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发布于:福建省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